日日干日日摸-日日干天天操-日日干天天草-日日干天天插-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集團)有限公司-SouG百科

CCF軟件工程專委會青年論壇(2024年第3期)“AI時代的軟件質量保障”學術報告會預告

發布時間:2024-05-29     瀏覽量:

  中國計算機學會軟件工程專委會青年論壇學術報告會2024年第3期“AI時代的軟件質量保障”學術報告會將于2024年6月2日(周日)9:00-12:30在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八樓報告廳舉行。敬請光臨!






嘉賓及內容介紹



報告人簡介:劉烴,博士,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綜合安全和軟件安全。2003年和2010年分別獲西安交通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16-2017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教授。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科技獎勵6項。獲得2023 CCS SaTS、2019 INFOCOM、2016 ISSRE等會議最佳論文獎7項。

報告主題:移動應用隱私保護的合規驗證

報告摘要: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提出對個人用戶數據的收集使用,需滿足最小范圍、知情同意等要求,如何依據原則性法律法規判定具體程序行為是否合規,是當前移動應用安全治理的難題。本報告結合APP和小程序等移動應用實際案例,探討“法律法規-隱私權政策-程序代碼”關聯分析方法和隱私保護合規驗證解決方案。


報告人簡介:王璐,博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陜西省青托,陜西省人才,西電“華山人才”系列,CCF 高級會員,CCF 軟件工程專委會秘書及執行委員、系統軟件專委會執行委員,CCF 首批傳播大使。主要研究方向為微服務與智能化運維AIOps、軟件演化與自適應,在ICSE、FSE等國內外期刊與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并擔任SANER等會議PC及期刊審稿人,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科技獎勵四項。

報告主題:軟件智能運維研究及典型應用

報告摘要:隨著軟件規模及復雜性的不斷增長,軟件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將會遇到更多非預期的故障缺陷、資源環境的動態變化等,給軟件的運行維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并且,目前雖然存在系統日志、監控數據等運維數據,但如何從這些海量異構數據中高效實時地發現故障根因或資源態勢也成為了關鍵難點問題。本次報告介紹了西電智能運維團隊從規則驅動的自動運維、數據驅動的智能運維、到知識驅動的自主運維的技術發展脈絡,并介紹了在典型領域如何運用運維知識實現系統自主運維的具體方案。


報告人簡介:萬瑤,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2019年獲得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學位。曾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別訪問悉尼科技大學與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主要研究基于自然語言處理和程序分析的代碼智能技術。在ICSE、FSE、ASE、ISSTA、SIGMOD、ICML、ICLR、ACL、EMNLP、NAACL等軟件工程和人工智能頂級會議發表論文20余篇。擔任ARR審稿系統領域主席,及ISSTA、ACL、EMNLP、NAACL、SIGKDD等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

報告主題:代碼智能中深度學習模型的可解釋性研究

報告摘要:深度學習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代碼智能領域的進步,包括代碼生成、漏洞檢測和類型推斷等。然而,神經網絡的“黑盒”特性和內在復雜性帶來了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可解釋性。為了揭示這些模型為何有效、它們捕捉了哪些特征相關性以及為何做出某些特定預測,本報告從數據和模型兩個維度探討代碼模型的可解釋性,嘗試揭示“黑盒”的內部機制,以促進更可信的代碼智能研究。此外,本報告還展示了在探索代碼智能中深度學習模型可解釋性過程中所面臨的潛在挑戰和機遇。


報告人簡介:莫然,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軟件架構、軟件缺陷預測、代碼質量分析等。入選湖北省“楚天學子”計劃,華中師范大學“桂子青年學者”,獲武漢計算機軟件工程學會“青年才俊獎”。近年來主持國家、省部級等各類項目多項,在軟件工程高質量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CCF A類論文10余篇,包括ICSE、ASE、TSE、TOSEM等。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兩項。擔任國內外軟件工程知名期刊審稿人(TSE、TOSEM、JSS、FSC、軟件學報等)和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ICSE、SANER、ICSME等)。

報告主題:面向代碼克隆的軟件質量分析

報告摘要:代碼克隆通常指在源代碼庫中相同或相似的源代碼段,這一現象在軟件中十分常見。代碼克隆雖然能夠提高開發效率和代碼復用性,但同時也被視作一種潛在的代碼異味,可能對軟件質量帶來負面影響。具體來說,克隆的代碼可能復制了原有代碼中的Bug或者漏洞,這會直接導致新代碼的質量問題。另外,大規模的代碼克隆還會使得代碼冗余度增加,導致維護工作變得更為復雜和困難,降低軟件代碼質量。因此,深入研究代碼克隆,有助于開發團隊優化代碼管理,提高相關代碼的可維護性。在此次報告中,報告人將分享對不同類型軟件中代碼克隆的研究和分析結果,探討代碼克隆對相關軟件的影響。


報告人簡介:王尚文,2023年12月博士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現為國防科技大學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軟件分析與測試、智能化軟件工程。在程序語言/軟件工程領域國際頂級會議與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兩次獲得IEEE軟件工程技術委員會頒發的杰出論文獎。擔任TSE、TOSEM、EMSE等國際期刊審稿人,是ICSE、ASE、CCS、SANER等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曾獲2023年國防科技大學優秀畢業生、2022年ChinaSoft中國軟件大會優秀博士生論壇嘉賓。

報告主題:以人為本—AI時代下人類實踐制導的缺陷治理技術探索

報告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降臨,智能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各樣的代碼任務中,并取得不錯的效果。這是否意味著通過大數據訓練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已能夠完美勝任各項代碼任務?人類實踐活動中的行為模式與經驗知識對于代碼模型而言是否還有可取之處?帶著這樣的疑問,報告人所在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報告將通過報告人在及時缺陷檢測、缺陷定位、缺陷修復等缺陷治理技術方面的探索,展示三個將人類實踐信息與人工智能模型相結合的最新研究工作,并對該技術模式的泛化性展開討論。


報告人簡介:辛奇,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副教授。長期從事軟件工程領域的研究,研究方向為軟件測試與調試、軟件優化、程序分析。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入選湖北省創新人才計劃,獲得過包括 ACM-Wuhan新星、武漢英才、武漢軟件工程學會青年才俊等獎項。擔任CCF系統軟件專委會執行委員,ICSE、FSE等會議程序委員會成員,TSE、TOSEM等期刊審稿人,以及AUSE期刊特刊編輯。

報告主題:面向實用的自動程序修復

報告摘要:自動程序修復技術旨在無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自動修復軟件漏洞,極大程度節約開發人員的時間和精力。盡管有著較好的潛在應用價值,當前的自動修復技術尚未在實際軟件調試中發揮積極作用。這是由于它們大多依賴于較完備的測試用例集來制作修復補丁,有著較慢的修復速度,并且只能處理較簡單的單位置漏洞。為推動更為實用的程序修復,以輔助開發人員有效完成軟件調試,報告人將重點介紹兩項近期研究工作:(1)基于IDE的交互式快速修復技術ROSE;(2)面向多位置不可分割漏洞的修復調研。最后,報告人將給出面向實用的自動程序修復的思考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