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
基本情況:學院設有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和智能科學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設有5個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5個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3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3個博士后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軟件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智能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近兩輪教學部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均列A檔。計算機科學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前0.28‰,在821家機構中居23位;高水平論文發文量、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高被引次數均有所提升,被引次數國際排名升至第23位,國內高校排名提升至第10位。
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含在檔博士后)231人,其中專任教師163人,在檔博士后14人,實驗教學中心人員19人;專任教師中正高68人,副高69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學者獎勵計劃講席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二級教授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4人,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人才(含待入職)22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6人,QT人才3人,外國優秀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獲得者1人,中國計算機學會等全國優博3人,湖北省人才計劃入選者(高校及企業)(含待入職)14人,湖北省人才計劃學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人才計劃學子8人,湖北省人才計劃青年人才1人,武漢市人才計劃12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珞珈青年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
人才培養:扎實推進雷軍班、特軟班、弘毅班改革建設,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投入約500萬元完成小米教學實驗室和口袋實驗平臺建設,購置1800萬實驗實踐教學環境與儀器設備,建成人工智能實驗室;獲批本科教學質量建設綜合改革項目3個,推薦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2項,獲批產學協同育人項目10余項,數智教育評價專項3項,獲批數智教育課程建設經費87萬元。資助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14項,210余名本科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1100余人次參加實訓項目。
科學研究:現有國家級平臺國家多媒體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基地(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多媒體網絡通信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公共財政與經濟運行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刑事偵察視頻圖像特征比對分析湖北省產學技術創新基地、湖北省軟件評測中心等省部級平臺,小米—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京東可信人工智能聯合研發中心、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OPPO軟件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蘭丁人工智能細胞病理診斷研究中心、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思高科技智能化軟件與服務聯合實驗室、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光庭信息智能軟件工場聯合實驗室、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中證信用科技聯合實驗室、海星通—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醫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實為數智技術創新應用研究中心(新增)等校企聯合實驗室。
學科架構
學院學科架構齊全,專業特色鮮明。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擁有4個科學學位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通信與信息系統),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電子信息);擁有4個科學學位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通信與信息系統),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電子信息);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3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雙萬計劃),計算機科學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軟件工程
-
人工智能
-
電子信息
5個博士點
5個碩士點
3個博士后流動站
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
5個省部級科研平臺
4個校級科研平臺
5個內設科研所
學院有5個博士點,5個碩士點,3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多媒體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多媒體網絡通信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軟件評測中心、湖北省公共財政與經濟運行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刑事偵察視頻圖像特征比對分析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基地),4個校級科研平臺(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人工智能研究院、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院、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復雜網絡研究中心、437bwin必贏國際官網語言與信息研究中心)。此外,還設有5個內設科研所(人工智能研究所、網絡研究所、大數據研究所、智能化軟件與服務研究所、前沿交叉技術研究所)。學院在軟件工程、多媒體音視頻技術、數據庫、高性能計算、計算機網絡等傳統優勢學科方向上形成鮮明特色,同時,在人工智能、軟件服務工程、大數據等新興方向上取得了一批優秀科研成果,具體包括智能化軟件與服務、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健康、自主駕駛與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感知、智慧金融等。建設有總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計算機科學大樓。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30人,其中專任教師170人,在檔博士后7人,實驗教學人員19人。其中正高65人,副高76人。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127人,其中本科生2146人,全日制研究生84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584人,博士研究生262人,留學生135人。
學院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基礎理論與方法、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媒體信息計算與分析、空間信息網絡與網絡計算、數據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軟件服務工程、復雜軟件的構造方法和驗證技術、軟件分析測試與質量保障、軟件演化的理論與方法、軟件工程數據管理與數據挖掘等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整體科研實力在國內高校中處于前列。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等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20多項,獲專利授權和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170余項。
230教職工
171專任教師
7博士后
19實驗教學人員
65正高
76副高
3127在校學生
2146本科生
846全日制研究生
584碩士研究生
262博士研究生
135留學生

學院學生多次在全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模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等比賽、中國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中獲金獎或一等獎。
培養了以雷軍為代表的眾多上市公司老總和IT領軍人物。每年超過50%的本科學生保送或考取國內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近幾年必贏官網畢業生供需比達1:50,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主要就業單位包括IBM、微軟、華為、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國家電網公司、中建總公司、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四大國有銀行、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從事產品研發、測試、軟件開發、教學、研究及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