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官方網站正式頒布了由必贏官網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何克清教授團隊主持研制的4項國際標準,即ISO/IEC 19763-5: 2015(過程模型注冊元模型)、ISO/IEC 19763-7: 2015(服務模型注冊元模型)、ISO/IEC 19763-8: 2015(角色和目標模型注冊元模型)和ISO/IEC 19763-9: 2015(按需模型選擇方法論)。該團隊此前主持研制的國際標準ISO/IEC 19763-3: 2010(本體注冊元模型)已于2010年8月被ISO正式頒布。
早在21世紀初,何克清教授就開始鉆研復雜業務模型間的語義互操作問題,提出了自主創新的本體元建模理論與方法,并成功推向了國際。2002年受ISO委托研制ISO/IEC 19763-3國際標準。該標準已于2007年2月和2010年8月被ISO正式頒布為ISO/IEC 19763-3: 2007和ISO/IEC 19763-3: 2010,從而贏得了ISO標準研制的國際話語權。
受國家973計劃項目資助研究,何克清教授團隊發現了互聯網上涉眾需求元描述的四大基本要素——角色(Role)、目標(Goal)、流程(Process)和服務(Service),發明了RGPS 四個元模型及其之間語義關聯的9類規則,自主創新了RGPS元模型框架技術。再次成功推向了國際,受ISO委托主持研制RGPS的ISO/IEC 19763標準系列和8項國家標準。從而,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國際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體系。與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面向企業云計算解決方案設計和實施的實際需求,拓展應用ISO/IEC 19763-3, 5, 7, 8, 9標準技術,創新了彈性可伸縮架構及其驅動的按需服務聚合與規?;ㄖ萍夹g,相關成果被國際IT業界開放群組TOG(其主要成員包括IBM、HP、Oracle、SAP等國際知名企業)采納。
13年來,何克清教授帶領團隊勤奮工作,開拓創新。團隊的青年教師何揚帆、王翀、王健、何非和馮在文分別承擔了這5項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團隊中的青年教師劉婧、馬于濤和王健還負責研制的云計算架構CCRA標準。他們甘心坐冷板凳、扎扎實實、堅持不懈、任勞任怨地工作。每個ISO標準從提案到正式頒布,必須經過5個規定的階段,每個階段會產生平均4個修改版本,獲得半數以上的ISO成員國家的贊成票方可進入到下一階段。近百個版本修改的繁重工作量、近百次ISO嚴格的國際評審,也培養和造就了一支敢于參與國際競爭、善于進行國際合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隊伍。
上述成果近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科技獎勵。何克清教授于2011年與2015年兩次獲得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授予的ISO/IEC 19763標準系列“特別貢獻”國際獎。上述成果200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獲得了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8年、2011年、2015年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中國標準化(杰出)創新人物獎等。
這些成果的取得是何克清教授團隊13年來敢為人先、開拓奮進、自主創新、追求卓越而獲得的國際化研究成果,也是獻給武大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30周年的最好禮物。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官方網站10月15日正式頒布執行ISO/IEC19763-5,7,8,9國際標準系列
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53761
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55025
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56079
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56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