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的浪潮中,云原生架構與智能運維已然成為當今計算機運維行業的重點研究領域,傳統的單體架構方式早已無法滿足對復雜資源的管理需求。針對這一問題,不少比賽設置了相關的賽題,等待勇敢的挑戰者揭榜。
建隊緣起,小試牛刀
2023年3月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興趣相同的三人(羅陽、 唐子劍和唐明妮)組成了團隊。在幾次的頭腦風暴后,最終決定對智能運維領域展開探索。他們希望針對數量眾多的軟件運維難題,設計開發一款實現輕松運維的軟件,實現眾多作品中鮮有的面向信息技術領域的技術開發創新。
團隊基于IOS端從零開發,為了確保產品貼近實際微服務環境,團隊首先進行了實地調研,確保每一個功能都基于真實的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團隊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核心算法,引入圖神經網絡等多種模型,致力為云原生系統提供更加精確的異常檢測和根因定位算法。對產品UI進行了獨特的設計,打造了簡潔美觀、符合蘋果特色和產品定位的用戶界面并融入Apple Watch的原生態聯動,使得異常預警更為及時。

圖 1 參賽作品展示
最終,該團隊在“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移動應用創新賽道(iOS)”中,成功斬獲華中賽區二等獎。

圖 2 2023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獲獎證書
積累經驗,斬獲首金
經歷過第一次比賽后,團隊在配合和溝通上有了更好的熟悉和改善,于是他們把目標轉眼接踵而至的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開發網頁端軟件。
團隊成員自主設計并開發了一套基于圖神經網絡的微服務系統智能運維平臺。比賽的備戰和準備過程漫長且充滿挑戰,他們也因此投入了大量的開發時間,研究了相關文獻,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和設計。歷時數月,無數的數據收集、實驗分析,算法設計代碼成圖、參賽報告的撰寫和修改反復了一遍又一遍,極大地考驗著團隊的堅持不懈與協作能力。
但好在“關關難過關關破”,最終該團隊在學校僅有的兩個賽道名額中獲得省一等獎并挺進國賽,正是團隊的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讓他們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比賽期間,團隊成員匯聚在一起,定期召開會議,分享進展,解決問題,在導師王健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不僅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了作品,而且在國賽答辯環節表現出色,自信從容地應對了評委老師的所有問題,成功斬獲全國決賽一等獎第一名。

圖 3 2023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獲獎證書
通過計算機設計大賽,不但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計算機實踐創新的興趣,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師生之間的團隊協作、創新進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賽雖然結束,但這抹熱烈也讓這段珍貴的記憶難以沖淡,也并未在這個漫長的夏天結束,他們的故事沒有結束,他們的故事依舊在續寫。
創新突破,再獲佳績
在參加上述兩次比賽后,他們對所做的項目有了更深的了解與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希望不斷創新其功能,使之成為一款更加成熟且富有創新意義的優秀產品。恰逢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召開,針對當今智能運維領域熱點問題,大賽組委會提出了基于機器學習的分布式系統的故障診斷工具賽題。團隊便以此為創新突破口,開啟了在中國軟件杯大賽的奮斗新篇章。
項目開發之際正值暑期七月,在同學們一一離校之時,他們卻仍然在酷暑中研討工作。“突破創新工作比我們事先所預料的更加困難曲折,我們幾乎是從零開始學習機器學習,算法封裝,項目部署等知識。”團隊成員說道。沒時間吃午飯,加班熬夜到凌晨,不斷詢問老師與學長成為暑期開發工作的主旋律。終于在數月的努力后,團隊克服了技術難題,將賽題公司所給出的真實數據的故障分類結果的準確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最終項目作品成功入選南京決賽。

圖 4 中國軟件杯決賽現場
在決賽現場,經歷了四天的熬夜奮戰和答辯,他們再一次捧起國家一等獎的獎牌,為團隊整個暑期的努力畫上完美的句號,這同樣也是對團隊不拘泥于過去,再次突破創新的能力的認可。

圖 5 中國軟件杯決賽獲獎合影
在經歷中國軟件杯大賽這一旅程中,三名團隊成員更加堅信,通過技術和創新,可以突破自我,可以幫助企業,可以創造未來。智能運維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底座,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扮演著舉重若輕的角色。他們表示今后會繼續不斷學習前沿技術并不斷創新,樹立科研報國的遠大理想,為智能運維領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據悉,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和中國軟件杯是面向本科生創辦的國家級賽事,從創辦之初就一直以“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為目的,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服務。